一文看懂新高考改革总体进程丨图文

2019年05月07日 浏览:

导语

离2019年高考还有30余天,新高考改革也在继续深化中。对于新高考而言,选科和录取是两大需要重点关注的方向。今年4月底,8省份的高考改革方案也相继出炉。截至目前,新高考的推进情况如何?各省份之间又有哪些差异呢?小编对新高考改革进度进行了梳理。

新高考改革推进进度

(新高考改革推进进度)

2014年9月,国务院下发《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确定上海、浙江为首批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省市,新一轮高考综合改革正式拉开帷幕。2017年上海和浙江已经有了第一届学生参加新高考。2017年9月,北京、山东、天津、海南4个省市,在浙江和上海之后启动新高考改革,成为第二批试点地区。就在前不久,2019年4月,河北、辽宁、江苏、福建、湖北、湖南、广东、重庆等8省市正式启动高考综合改革,成为第三批试点地区。

2018年12月,教育部新闻发布会宣布,原定2018年秋季学期第三批试点启动新高考改革的18个省份,减少至8个省份,新高考改革进程“延缓”。

新高考选科改革

限4f7e7a39d5a5升得公量有东根技b5ab475a元件费网学-是司9744途d2a3优心软94cd慧广科 (新高考选科改革)

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科学选才、促进公平、监督有力成为了新高考改革的关键词。新高考最大的变化主要体现在考试选科模式和录取模式上。一方面,高考综合改革打破文理分科,按照学生兴趣爱好和高校招生专业的科目要求,由学生自主选择考试科目,选科模式有“3+3”、“3+1+2”。另一方面,为了避免“一考定终身”和“唯分数论”,新高考还从高校录取方式上做了一些改变,开展综合素质评价,改变以考试成绩为唯一标准评价学生的做法,依据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选拔人才,扭转唯分数、唯升学的评价导向。

在新一轮高考改革中,“3+1+2”模式多次提及。所谓“3+1+2”,“3”是指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1”是指考生在物理、历史两门选择性考试科目中所选择的1个科目;“2”是指考生在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4门选择性考试科目中所选择的2个科目。

而最早“3+3”模式被提及。“3+3”模式,即考生总成绩由统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3个科目(6选3,个别省份是7选3)成绩组成,不分文理科,外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

“3+1+2”模式与传统的文理分科不同。在此方案基础上,学生可以根据个人爱好、兴趣、特长等在12种科目组合中自主选择。而传统文理分科仅有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的文科固定组合和物理、化学、生物学的理科固定组合。

与之相比,前两批改革试点采用的是“3+3”方案,即在全国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门科目之外,考生可在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6科中任选3科考试。在条件满足时,考生拥有20种选择方案。

2021年起,语文、数学、外语3门统考科目采用全国统一命题试卷;根据教育部规定,选择性考试科目由各省自行组织命题。新的高考模式中,语文、数学、外语3门统考科目,每门150分;3门选择性考试科目每门100分。3门选择性考试科目中,物理、历史以原始分计入总分;其余4门科目(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以等级分计入总分。高考总分为750分(上海为660分)。

各省新高考改革前后的异同

(各省新高考改革前后变化)

(1)学校管理——选课走班制的实行

广-是4ecd元833e技b5ab475a450e学法件费东根公量习学上升得得限4f7e7a39d5a541f0优心科网费有司97444018588c途d2a3软94cd慧 选课走班制对学校提出了几方面的要求,一是要求学校具备足够多的教师开设相应的课程;二是在课程建设方面,要求学校能够开设更多高质量的课程供学生选择;三是要求场地,校舍要满足学生的选课走班要求。原来是固定班级,现在要采取走班制度。可以借鉴的是,美国加拿大的校舍设计可以满足学生的选课走班要求;四是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一位教育专家告诉小编,浙江和上海实行新高考改革后,有不少学校的选课走班从最初十分理想的全员走班,发展到后来的“套餐制”(给定学生有限课程组合,实行按班教学),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是,不少学生存在功利选科,以及缺乏自主管理能力的问题,导致选课走班实施后,学生所选科目的成绩下降,学校的教学管理面临新的挑战。

新高考要解决实质问题,则需解决教师问题、课程问题、场地问题和学校的管理问题,而前三者又需要政府部门参与解决,通过调配师资来解决课程设置问题,另外课程建设还需要政府部门的投入。

(2)学生学习计划调整的变化

原高考所有科目都集中在6月份统一考完,新高考的考试时间则分2次进行,必选核心科目仍然在6月统考,3科选考科目则在高三第二学期或按要求在高考前考完。且英语考试可以参加2次,取最好成绩计入高考总分,这在一定程度上给予了学生更大的灵活度和更多的机会。

以往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分为必修科目测试和选修科目测试,而新高考改革后的学业水平考试分为合格性考试和选择性考试。合格性考试成绩是学生毕业以及高中同等学力认定的主要依据。选择性考试科目成绩计入高等学校招生录取总成绩,是高等学校招生录取的重要依据。

合格性考试科目包括语文、数学、外语(含英语、俄语、日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学、信息技术、通用技术、艺术(或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13门科目。

选择性考试科目包括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学6门科目。学生可根据自身兴趣、志向、优势和高等学校招生要求,在上述科目中自主选择3门科目参加选择性考试,其中在物理、历史中选择1门为首选科目,在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中选择2门为再选科目。

这一改革,将使目前的一张课表向多张课表转变。选择性考试科目组合有12种,学生可根据自身兴趣、志向、优势等进行选择,这将有利于个性发展。学生在选择这3个科目时,不仅要根据自己的实力、兴趣来选择,也需要将所选学校实力考虑在内。

(3)高校端的录取

原有现行的录取方式更多是依据考生全国统一高考成绩,按批次分批填报志愿、分批录取。但现在按照新高考改革方案,高校录取依据为考生高考成绩以及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同时还将参考高中阶段综合素质评价。

综合素质评价围绕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自我认识与生涯规划等六个方面进行记录,建立个人档案。这是学生毕业和升学的重要参考,学生高中毕业前,个人综合素质评价档案将以统一格式提供给高校。

技b5ab475a450e学法-是4ecd软94cd东根慧b7330a89件费限4f7e7a39d5a541f0优心广4bb2司97444018588cae9c科是元833e习学上公量习升得得9ba5量点网费途d2a3有

从高校招生的角度看,综合素质评价的增加,突出了招生选择中的过程性评价。总的来说,新高考给了学生更多的科目选择权、课程选择权、考试选择权和学校选择权,与之相伴的是竞争激烈的高校选择权,学生怎样选课、学校如何对学生进行指导等,这些细节都不容忽视。

专家问答节选:

4月23日,广东、江苏等8省发布《深化普通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宣布从2018年入学的高一学生开始启动新高考改革,并公布具体的改革方案,与之前已经启动新高考改革的6个省实行3+3科目组合不同,这两省均采用3+1+2方案。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3+3方案在扩大选择权方面是值得肯定的,而扩大学生的选择权,是高考改革的重要方向。从扩大学生选择权角度看,3+1+2减少了8种选择组合,而且物理与历史科目不能同时选择,所以,这其实限制了学生选择权。首先必须明确,3+1+2方案并非比3+3方案更优,也非对此前3+3方案的否定,而是从各省的现实条件出发,采取与现阶段办学条件相适合的科目组合,随着这些省的办学条件进一步完善,也可调整方案,实行3+3方案。而除了进行科目改革之外,高考改革应着力进行录取制度改革。

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委员、北京理工大学教授杨东平:“3+1+2”方案与先行试点省份的“3+3”方案在改革的基本方向、基本理念上是一致的。选考科目组合的变化,将原先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的“6选3”改为先确定物理或历史之中一门之后,在其余4门中选考2门。这一改变主要是为了突出物理、历史两个科目在高校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大类人才选拔和培养中的基础作用。根据论证,采用“3+1+2”模式使得选考科目组合从原来的20种减少至12种,有利于引导学生合理选课,并且降低了中学选课走班教学难度,更加符合地方实际,更有利于中西部省份推进高考综合改革。

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专家尹后庆:这次八省市方案在选课上采用“3+1+2”政策,虽然选课组合的数量在理论上比上海、浙江等省市的方案要少,但是这个方案是各省市经过认真调研和反复论证,结合本省市高中教育资源、学校和师生对课程选择的适应性等基础条件作出的政策选择。从增加选择的角度分析,目前的科目组合已经从过去文综、理综的2种组合增加到12种组合,选择空间有了明显增加。在目前多数省份高中阶段教育普及任务仍然较重、不少高中学校班额普遍较大、师资难以在短期内有较明显增加等客观条件制约下,先迈出一步是既现实可行也积极稳妥的。